
欢迎您的参与
您已提交成功!
目录
• | Heart of Woven City |
• | 创意的灵感触手可及 |
• | 拥有草坪与道路的说明会 |
• | 成为编织者的伙伴 |
• | Woven City的"市民活动中心" |
穿过写着“Weaving the Future(编织未来)”的门帘,映入眼帘的是一片草坪、几只坐垫,小矮桌上还摆着点心。
墙上的大屏幕正在投放介绍Woven City的视频。坐在草坪上的人们,神情放松地在手中的资料上做笔记。
这场景既像野餐,又像开会,奇妙而惬意。其实,这是在5月为Woven City(静冈县裾野市)候选居民举办的一场说明会。
本次,面向在街区周边工作的丰田相关人员举办的居民招募说明会,选址就在Woven City对面的丰田汽车东日本公司富士裾野技术中心(2025年7月1日起更名,原名为“东富士综合中心”)。
听到“说明会”一词,很多人脑海里浮现出的场景大概是会议室里摆放着几张长桌。其实,这个会场平时也是下图所示的样子。
丰田时报的本系列特辑持续带您探访Woven City相关的人与事。这次,我们将聚焦这场别开生面的说明会,并走进Woven By Toyota(简称WbyT)团队,倾听他们的故事——从候选居民申请入住到退居,每个环节的背后都有着成员们的守护与付出。
未来,生活在Woven City这座城市的人们及访客将被称为“Weavers(编织者)”。在6月采访时,面向今秋正式启动的居民身份编织者接纳准备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中。*
*访客身份的编织者接纳工作,预计2026年度以后开始。
入住Woven City的前提是要理解并认同其理念——打造一座以“量产幸福”为目标的实证试验城市。在此基础上,再结合个人意愿、WbyT可提供的户型、实证内容等多重因素的综合考量。
WbyT团队最珍视的口号是“Weavers Are the Heart of Woven City(编织者是Woven City不可或缺的心脏)”。
负责策划和运营编织者(居民)招募官网及本次说明会的楠理纱子女士,如此诠释这句口号背后的含义。
楠女士
“即使发明家拥有绝佳的创意,若没有编织者,也无法实现。没有编织者,整个体系都不成立,编织者的存在至关重要”。从最初的招募报名,到说明会乃至后续所有环节,我们始终如一地传递着这一核心理念。
在居民招募工作中,这一信息也始终贯穿其中。
听到“实证试验城市”,人们的目光往往容易投向发明家或发明内容本身,但这座城市的特色在于,能够通过真实生活获得真实的反馈。
因此,无论是编织者还是发明家,都被视为不可或缺的存在。
关于这种信息,无论是丰田内部员工,还是未来入住的普通居民,WbyT团队成员们都会耐心细致地进行说明。
编织者与发明家同样重要。在开篇介绍的说明会上,为了让候选编织者们更容易理解Woven City的理念,联想到在这座城市中的生活以及参与实证试验的情景,WbyT团队成员们对会场进行了精心地设计。
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铺满草坪的场地。据说这项创意的本意是“不希望会场太拘谨”“虽然来场者还无法进入Woven City,但想让大家能提前感受到城市的氛围”。
由于这是WbyT首次举办说明会,虽然想要传达的信息内容早已确定,但传达方式同样关键。
我们特别关注的是“家庭”这一概念。参加本次说明会的有单身人士,同时也有夫妻、有带着孩子的一家子。这些主动报名的准居民对城市已有一定了解,热情也很高涨,但如何让他们的伴侣和孩子也能产生兴趣,不让这些人感到被忽视呢?为了今后能面向普通大众开展招募活动,以楠女士为首的WbyT成员们集思广益,提出了各种建议。
去年秋天,团队成员将目光投向了他们日常办公的场所——东京日本桥办公室。他们在这里的一角设置了这样的一个区域。
这里除了设有进行重要会议的会议室外,还专门开辟了一片草坪区域,大家可以在这里放松身心,自由交流。
楠女士表示:“这里不是严肃的工作场所,而是一个可以拥有‘畅所欲言、跨部门协作的文化氛围’的地方。我相信Woven City正式启动后,这种友好的氛围也会一直延续。我们希望参加说明会的大家也能感受到这种氛围。”
最初团队曾考虑采用长桌加椅子的传统布置方案,但最终还是选择了在草坪上举办说明会。他们认为这样能拉近和参与者们之间的距离,让大家更放松地聆听和交流。方案确定后,团队成员立即绘制了会场设计草图,并着手准备。
可以看到在照片中的左下角,会场还特别设置了儿童区。这获得了参与者们的一致好评,认为“环境轻松,更容易投入交流中去”。
说明会采用双会场设计,另一边同时还举办了Woven City的体验会,我们将为您详细报道。
参与者穿过上期报道中介绍过的Woven City Welcome Center入口处的闸机模型,即可进入体验会场。与布置了草坪的说明会会场不同,这里的动线设计模拟了城市道路,打造出了一个微型的“移动性的测试场”。
体验区入口处,穿过闸机模型后,地面铺设着模拟了真实道路的导引标识,清晰标注了动线。
在体验区内,参与者可以通过图文展板了解Woven City的生活环境和周边设施,还能通过VR设备身临其境地游览未来城市街景。
首先是“机器人避让体验”环节,在模拟了Woven City居住区走廊宽度的通道里,搬运机器人能够检测到有行人通过并自动避让。
体验结束后,工作人员会收集反馈意见。通过这样的体验,让参与者切身感受到实证测试的参与机制与意见反馈流程的具体运作方式。
此外,丰田时报在采访参与者时,获得了诸如“希望机器人能给出更明显的避让提示,让行人明白机器人识别到了自己”或是“有些担心机器人是否能识别单独行动的儿童”等意见。有了这些反馈,我们期待着机器人技术在未来的进一步发展。
成田笃先生是负责UX(客户体验)设计的团队成员,他与楠女士带领的团队协同合作,共同打造了本次说明会和体验会。关于这两场活动背后的理念,他给出了如下说明。
成田先生
我们是在Woven City中工作的人,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建立与编织者、发明家之间的关系。大家共同商讨,最终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我们不想把编织者视为单纯的客户,而是希望他们成为在Woven City中共同创造未来移动出行生活的伙伴。”
我们特意打造了富有办公室氛围的说明会和体验会,力求避免“自上而下”的单向传达模式,努力建立平等对话的伙伴关系。看到参与者们带着笑容离开,我们感到由衷欣慰。
“编织者不是单纯接受服务的客户,而是在Woven City中共同创造未来移动出行生活的伙伴”,这一理念不仅扎根在说明会与体验会的设计团队中,同样也深入到了负责Woven City筹备接待工作的每个团队成员的心中。
在前文介绍了面向候选居民的说明会和体验会的筹备过程后,让我们看看另一个团队,为了让今秋即将入住的编织者们能够顺利度过首日,他们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
该团队自2月起已在Woven City多次进行演练。需要确认的事项繁多,例如引导编织者前往住所的路线、停车场指引、搬家公司员工的动线等。
有些在规划阶段看似顺利的事情,实际执行时却出现问题。曾有反馈指出工作人员表情僵硬,可能影响编织者的期待感。
5月启动了“真实生活测试”,让WbyT员工及其家属实际居住约一周。至今已有近百人参与,从居民和运营双视角梳理改善点。
“真实生活测试”的景象
岩田庄平是负责推进入住准备的团队成员,他表示通过这样反复的现地测试,深刻体会到不应该机械化地处理居民们的烦恼,而要以“YOU视角”来应对的重要性。
岩田先生
每当我们试图找出对方的本质需求时,常会听到“没错,其实我们正需要这样”的反馈。
我们衷心希望能成为居民们某种意义上的伙伴。
对居民而言这是初来乍到的城市。虽是进行实证试验的城市,但首先应从与实证试验无关的角度突破,建立起无论是生活的困扰与担忧还是其他都无所不谈的关系。消除顾虑后,他们自会积极参与试验。这样才能真正体会Woven City作为测试场的价值。
(通过真实生活测试等)我深刻感受到,只要真诚相待,就能建立敞开心扉、互道真心话的关系。
岩田和成田的团队还负责编织者入住后,城内“编织者中心”的规划运营工作。
“如何参与实证试验?”“怎样才能作出贡献?”——
“编织者中心”正是倾听居民的烦恼,帮助他们在Woven City安心生活的设施。
规划中的“编织者中心”效果图
这里不仅应对居民的烦恼,更是编织者们小憩闲聊、孩子们写作业的场所,作为“市民活动中心”发挥作用,让居民们在这里能轻松自在地交流。
如楠女士所言,编织者是Woven City不可或缺的重要存在。期待编织者中心能成为推动编织者们主动参与试验,迈出第一步的平台。
编织者中心内除咨询接待台外,还计划设置促进交流的信息公告板等设施。
虽然开篇提到楠、成田、岩田的团队“正在努力进行全面的准备,覆盖从候选居民申请入住到退居的全过程”,但据悉未来还考虑让退住者作为校友(毕业生、OB&OG)保持与城市的联系。
Woven City即将注入居民这股“城市生命”。当被问及“希望Woven City成为怎样的城市”时,成田微笑着回答:
成田先生
希望编织者和发明者都把Woven City当作自己的地盘,主动改造成宜居环境。
如果能形成“由编织者与创造者共同推进移动出行创新”的氛围,就能建立最佳共创关系。
衷心希望这里能成为大家认同的“我们的城市”。